公元前208年7月正规网上股票配资平台,大秦帝国煊赫一时的丞相李斯被腰斩于咸阳,夷三族。
李斯临刑之时,对身边和他一起赴刑场的儿子慨叹道:我还想和你牵着黄犬一起出上蔡东门去打猎,追逐野兔,那样快乐的日子还会有吗?(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,岂可得乎?)
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李斯,那一刻只后悔不能猎犬东门?他是否想起了很多往事……
面对同窗的心狠手辣
韩非子和李斯同在荀子门下学习。李斯是楚国上蔡人,韩非子出身韩国贵族,二人同拜齐国荀况为师。出师后,李斯到了秦国,在吕不韦府上做了一个小小的舍人(门客)。韩非子回到韩国著书立说,他的《孤愤》《五蠹》流传到了秦国,大受秦王赞赏,于是,韩非子被作为人才招到了秦国。
展开剩余82%不得不承认李斯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,这从他后来做了秦国丞相帮助秦始皇废除分封制、统一度量衡、统一文字、修驰道车同轨等一系列政令措施,可以看出来。但是,从他当年毒杀韩非我们也可以推断,韩非之才在李斯之上。
看到日渐崛起的秦王朝,李斯知道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快要来了,他不想放一个对手在身边。这种心态就像当年的庞涓对待孙膑一样。孙膑后来在马陵之战中报仇雪恨杀了庞涓,可惜韩非子没有这样的机会了。一代天才就这样屈死狱中。
大事面前的优柔寡断
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病死在出巡途中,病逝的这个地方叫沙丘,在今天的河北邢台。这个地方很诡异,公元前295年,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是死在这里。
当时跟随在秦始皇身边的有丞相李斯,宦官赵高,还有秦始皇的一个儿子,胡亥。
按说这么多年,李斯跟随秦始皇忠心耿耿,自己的职位也从舍人到长史到客卿到廷尉,最终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。可以说,秦始皇对李斯是有知遇之恩。李斯当报这恩。
始皇病逝沙丘,谁来接管天下?虽说后来的历史众说纷纭,但众多历史学家都认可一个人,他就是公子扶苏。可惜当年扶苏不在身边,他正协助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。
我们知道,最后是胡亥继承了帝位,史称秦二世。追其历史,大多人认可的是当年赵高和胡亥胁迫了李斯,经过一番沙丘密谋,篡改诏书,逼死扶苏蒙恬。这样,胡亥才得了天下。
秦二世继位的第一年,也就是秦二世元年,公元前209年,陈胜吴广起义就爆发了。胡亥从千古一帝嬴政手中接过了江山,可是没有实现嬴政的“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”的梦想,很快,大秦帝国就迎来了风雨飘摇的时代。
假若,李斯坚持己见不改诏书呢?假若,是扶苏继位呢?
历史没有假如。
“山有扶苏,隰有荷华”,可惜了,扶苏!憾恨啊,李斯!
生命尽头的悔不当初
陈胜吴广起义奏响了秦王朝灭亡的丧钟。李斯没有想到,他的生命的丧钟也很快要敲响了。
公元前208年,因为劝谏秦二世不要大量动用民夫民力去修建阿房宫,李斯被关进了监狱。李斯有才,赵高是知道的,他不想身边有这么一个才能高于自己有深知自己密谋的人。于是,在严刑拷打下,李斯承认了自己的谋反罪名。很快,就被腰斩于咸阳闹市。
一年之后,秦帝国的大厦轰然倒塌。一个时代结束了。
李斯的悲剧结尾是历代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。是非功过,都掩于一抔黄土了。但是,我们再看这些大家的评论,总会唏嘘感慨万千。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如是说:持爵禄之重,阿顺苟合,严威酷刑,听高邪说,废适立庶。诸侯已畔,斯乃欲谏争,不亦末乎!
苏轼这样评论:李斯、赵高矫诏立胡亥,杀扶苏、蒙恬、蒙毅,卒以亡秦。
归有光这样慨叹:李斯用秦,一时呼吸风雷,华曜日月,天下奔走而慕艳。事移时易,求牵黄犬出上蔡东门,听华亭之鹤唳,岂可得哉?
发布于:天津市